新闻中心 /News
江蘇各地“出招”應對體重問題 構建全民健康新生態
正午時分,南京市棲霞區邁皋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居民正在教練帶領下進行核心力量訓練。當護士扶穩發顫的瑜伽球,當康復師為大家調整發力姿勢,這個由醫護、教練和居民共同構建的“運動促進健康服務點”,正生動詮釋著體重管理的深層邏輯——減重從來不是一個人的單打獨斗,體重管理已突破個體意志,成為需要家庭、醫療系統、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全民健康行動。
醫學診斷、營養治療、運動干預、中醫調理……如今,江蘇各地紛紛“出招”應對體重問題。當減重從一個人的掙扎變成一群人的奔赴,這場關乎民族體質的攻堅戰,正在無數雙手的托舉中打開新局面。
居民生活水准不斷提升的當下,肥胖和超重問題已不容小覷。2020年國家營養與健康狀況相關調查顯示:我國成年人肥胖率已佔16.4%,超重人群佔34.6%,兩者加在一起就超過50%,也即成年人中超一半體重超標,6歲至17歲兒童青少年肥胖率也接近20%。放眼全球,無論是肥胖人群還是糖尿病人群,我國患病人數均列全球首位。
早在2019年,蘇州市中醫醫院內分泌科便開設了體貌調整及肥胖綜合管理門診,目前已接診超重/肥胖患者超一萬人次。近年來,醫院還相繼推出營養門診、肥胖多學科協作(MDT)門診等,並構建了“3+N”肥胖管理模式。該模式以醫學營養治療、運動干預和中醫調理為核心,疊加心理疏導、代謝評估、並發症防治等多項服務。
“我們體重管理的門診雖然設在內分泌科,但還匯聚了營養師、中醫特色護理專科護理人員、針灸科醫生、運動管理師、康復醫生和外科醫生等專業力量。”蘇州市中醫醫院內分泌科(營養科)副主任金麗娟介紹。為給予患者更科學的減重指導,去年初醫院設立了“營養減重MDT門診”。此門診整合了內分泌代謝評估、營養膳食評估、外科代謝手術評估、針灸科埋線減重、運動減重等多方面優勢,同時運用中醫外治手段,如腹部特定穴位外敷化濕輕體貼、耳穴貼壓、針灸及埋線等,以此調節脾胃功能、促進代謝、抑制食欲、調節激素代謝等。
“奶奶,您記著一家三口每人每天食用油量推薦在25到30克,我量給您看看,就這麼多……”南京市土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團隊成員李茜在健康飲食指導方面頗有心得,他們採用“看得見”的量化工具,如手掌法則、鹽勺油壺干預等,對周邊村民進行分類干預,並通過家庭參與式干預、動態監測與反饋等方式,確保飲食指導的有效性。“老人不太能接受自己需要減重,我們就從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入手,從健康飲食方面給出建議,提醒他們定期量體重。”
“我們門診之所以強調‘體貌調整’,就是發現很多患者認為肥胖難以啟齒,希望引導更多人轉變觀念,認識到控制體重不僅是美觀的需求,也是健康的前提。”金麗娟注意,隨著門診持續開設,也吸引了很多並不是客觀意義上的“超重”人群,大家對健康越來越重視。
邁皋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慢病與健康管理中心主任許麗也有同感。她回憶,2018年中心率先探索運動干預方式,起初主要目標是帶領慢病患者實施自我健康管理。“慢病管理靠的是醫生和患者雙方共同努力,不僅要服藥,回家后也要改善生活方式,但很多人依從性差,於是我們就想到要在社區內帶著大家一起運動。”
從簡單的太極拳、八段錦做起,越來越多人通過堅持運動后停藥,身體各項指標都得到了改善。2021年,中心建成江蘇省首批街鎮級體衛融合運動促進健康站,購入大量智能測評設備后,又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亞健康群體。
全國兩會期間,國家衛健委主任雷海潮十分罕見地花了7分鐘講解“體重管理”,他特別提及,去年16個部門聯合啟動實施了“體重管理年”行動。體重管理不是一兩年就能馬上見到成效的,需要持續推進。
最近,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聯合印發《關於做好體重管理門診設置與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鼓勵有條件的三級綜合醫院、兒童醫院、中醫醫院(含中西醫結合醫院、少數民族醫醫院)設置體重管理門診。在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副院長、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劉煜看來,這些政策和建議的背后,都指向著提醒國人轉變健康觀念,隻有不斷增加減重門診可及性,才能讓體重管理觀念深入人心。
她介紹,此前傳統觀念裡“能吃是福”“心寬體胖”讓很多人對自己的身材管理有誤區。尤其中國的飲食特點會導致向心性肥胖,即體重還沒有太重,腰圍就粗了。“腰圍一粗,提示內臟脂肪可能超標,血脂血糖可能異常。”劉煜說。基於此,我國居民在關注體重指數(BMI)之時,還要關注腰圍。“這些都是細微之處需要改變的觀念。”
“配齊軟硬件都不難,最難的還是改變百姓的運動觀念和行為。”許麗說,有些老人不喜歡運動器械,設計活動就要考慮納入更多跳操類趣味活動,“以集體活動的形式潛移默化改變他們的想法,因為運動改變的不僅是體重、肌肉、耐力,更是對生活方式的顛覆。”
《通知》明確提出,鼓勵各級各類醫院設置體重管理門診,並對人員配備、服務內容等作出詳細規定。這一政策為體重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各地也正在加緊布局。
南京市江寧區衛健委分管領導表示,目前,江寧正在推動二三級醫療機構開設減重門診。在政策層面,制定人才激勵政策,在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傾斜﹔在資源調配方面,爭取財政專項撥款、統籌基層結余,用於購置設備、人員培訓與項目推廣,並組織專家下基層坐診、培訓,引進專業人才,同時與多部門協調,整合社區體育、殘疾康復資源,共同致力於超重人群的減重健康服務。
許麗建議,對開展體重管理的基層而言,最重要的是復合型人才培養。中心運動促進健康站12位主要成員來自全院各個不同科室,幾乎人人都身兼數職——康復師考取了CFSC功能性力量國際教練,護士考取健康管理師、營養師、瑜伽健身教練……“醫護人員和運動達人的雙重身份,能讓體重管理工作更有效率、更有說服力。”
江寧區土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馮敏說,作為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會逐步將普通人群家醫簽約服務重心轉到為超重人群的家醫簽約服務,將體醫融合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及慢病篩防中心創建有機融合。“我們還將與上級醫院加強合作,家醫主要負責定期監測簽約居民的體質數據,開具個性化營養和運動處方。三級醫院則會定期派駐專家來開展培訓、業務指導,並為重度肥胖或代謝異常患者提供精准診療和復雜病例管理,預留轉診綠色通道。”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如今也成為體重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托。劉煜介紹,AI營養師通過分析用戶的健康檔案、飲食習慣、食物偏好等數據,運用營養學知識和算法模型,制定個性化飲食計劃,im电竞官网並實時監控用戶飲食記錄,根據實際攝入情況及時調整建議。AI運動師則依據用戶的身體狀況、運動基礎和體重管理目標,生成個性化運動方案,並結合可穿戴設備採集的運動數據,動態調整運動計劃,“人工智能賦能,將為群眾提供更優質、更可及的健康服務”。(王甜 蔣明睿)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